新装修后的东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川黔古盐道、古邮局、綦河老码头、古吊脚楼、古老宫庙、百年参天黄葛树……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是一座在山水环抱中保存完好的千年古镇,一个充满古朴韵味与厚重文化的地方,这里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提升了群众文明素质和幸福指数,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向美力量,让古镇焕发了新生机、处处绽放文明之花。
东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一栋2层的综合楼,由原镇宣传文化中心修葺完善而成,设置了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舞蹈室、宣讲室等,100米长的文化走廊成为古镇新打卡点,800多平方米的广场是群众文体活动的主要阵地。
同时,这里也镇上的妇女儿童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协会、农民技术学校、社区教育学校等各类机构的活动阵地。为有效整合资源,当地党委、政府把组宣统、工青妇老、教科文卫、农林水畜等资源重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吸引了一大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热心居民、离退休人员、村社区干部、游客参加文明实践活动,许多市区专家能人、网络名人也相继来到这里成为志愿者,为当地群众传播新知识。
全国著名网络教练、重庆象棋快棋顶级高手王洪强就是实践所里的象棋老师,他回到古镇,把象棋工作室开到了家乡,定期到“万天宫”文明实践点免费给群众讲课。
“我们开设了太极养生班,来学习的人都特别多,现在学员已经发展到110人了,周边村民也来,有时候广场挤满人。”社区教育学校常务副校长廖朝兰说,“我们拥有专兼职教师8人,开设音乐、舞蹈、养生等7门学科,固定学员500余人,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学校的老师、学员全都是文明实践的志愿者,开展活动,不计任何报酬。”
目前,东溪镇已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4个文明实践站,实践点遍布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院坝、古镇门店、茶馆、文体场馆等等,初步形成了1+24+N的文明实践阵地格局。完成健身步道7条,体育小广场14个,漂流书吧10个,组建文体活动队伍22支,开展各类活动1700余次。
东溪镇充分运用古镇传统阵地和新载体新手段建立流动实践点,通过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新乡贤、致富能手、先进典型经常讲、巡回式宣讲的模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大道理”变为“小故事”,“普通话”变成“地方话”,吸引身边群众走进会场、来到院坝,聆听鲜活生动的理论事例、典型故事。涌现出了一大批“南州百姓名嘴”宣讲骨干,打造了“黄葛树下我的家”“茶园夜话”“丹溪大讲堂”等宣讲品牌,让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
“把党的创新理论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话给居民们讲清楚,让他们听得懂、坐得住、记得牢,这就是我们长期琢磨的讲解方向。”东溪镇宣传委员张北平说,“多数居民对长篇大论的宣讲不感兴趣,所以我们的宣讲员每次都只选择一到两个关键词来准备,通过身边的案例故事去解读关键词,既能让群众把意思听明白,又能让他们对理论宣讲不反感。”
截至目前,东溪镇各级理论宣讲队利用农闲时节、茶余饭后,用乡音传递党音,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活动300余场,受众5万余人次,有效地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寻常百姓家。
群众在哪里,实践活动就开展到哪里。
“陈书记,上次有几个游客来转了两圈都没找到停车位,建议我们在镇上多设置几个停车场哟。”一杯茶、一盘花生米、几张桌凳,在古镇文化茶园文明实践点,东溪镇党委书记陈波正坐在“茶友”们中间,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收集意见建议。受村民热捧的是问政环节,围绕场镇基础设施建设、养老保险等问题,村民一个接一个的说,陈书记一一作答,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这是“茶园夜话”活动。古镇人素来有喝茶习惯,茶园成了群众最喜欢去的地方,东溪镇抓住茶馆这一社区枢纽,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每周三晚上,镇党委书记带头、班子成员参与,走进茶馆与群众座谈,宣传政策,传播理论。目前,已通过实践点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30余条,提供社会治安、宗教、大操大办、低保救助等方面的信息152条。茶馆成为当地社情民意的“收集站”,拉近了干群距离,也成了密切党群关系的纽带。
东溪镇旅游资源丰厚,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参观,当地政府充分利用景区资源优势,在南华宫、万天宫等传统建筑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设立老方、星海、芹佛3个志愿服务站,开展文明旅游、川剧表演、书画展览等活动,展出各级志愿者捐赠的高质量书画作品200余幅,吸引观众2万余人。
为更好的服务当地群众,满足不同群众的不同需求,东溪镇充分用活现有资源,在社区、茶馆、景区建立365书吧、党报党刊、漂流书架、古镇美术馆等,开设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健身、草编、版画制作等培训课程,推进现有图书进社区、进茶馆,既起到了对社区群众文化的浸润,又为古镇旅游增加了一抹文化亮色。
一个个阵地的延伸、一次次暖心的服务、一场场技能的培训、一波波爱心的接力、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东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在用它独特的魅力和方式,潜移默化的服务和引领着当地群众,文明实践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社会风尚正逐步形成。
值班编委:张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