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綦看天下 > 正文

【重庆日报】38名“第一书记”到社区解难事

发布日期:2020-08-21 09:37

           

近日,綦江区三江街道重钢社区晚上的道路又亮起来了——经过社区“第一书记”赵福宇协调,社区换上了新路灯,居民出门更方便。据了解,从去年实施社区“第一书记”制度以来,该区38个城市社区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极大缓解。

  重钢社区原本是重庆四钢钢业有限责任公司家属区,机构改制重组后,基础设施老化无人问津,路灯也逐渐熄灭,居民们颇有怨言。2018年冬天,就有居民就因看不清路而扭伤了脚。

  2019年5月,綦江区选派38名区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到街道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区商务委党委书记、主任赵福宇到重钢社区上任。“我们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贯通上下、联结左右中‘说得上话、拿得到言语’的优势,使其在城市社区治理服务中履行指导帮扶、沟通协调、资源整合、督促落实的职责。”綦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刚到任,赵福宇便立即着手解决社区难点、痛点问题。走访群众,了解当地居民急需解决的问题。赵福宇根据群众需求,全面梳理、综合研判,建立了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发挥所在部门资源统筹能力,通过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的方式,让社区群众共商议事,协调有关部门挂单认领,按期推进。

  在“第一书记”的牵头下,重钢社区开始蜕变。为了切实发挥“第一书记”职责实效,綦江区将街道社区“第一书记”履职情况纳入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中。

  “要求街道社区‘第一书记’每月到社区不少于一次。同时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党员代表会议等方式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占干部年度考核民主测评分值的50%。”綦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现在是不等吹哨、主动报到,不等动员、主动靠前,不等调度、主动服务。”区融媒体中心主任孙萍表示,随着制度的运行,社区党组织在辖区的话语权、存在感也越来越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从“站不拢来”到“召之即来”,从“喊不答应”到“一呼百应”,从“单刀突进”到“协同作战”。

页面编辑:何 叶

值班编委:胡大兵

总 编 辑:孙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