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看点 > 正文

喜讯 | 綦江区中医院成功晋级为国家三级中医医院

发布日期:2023-10-11 12:12


近日

市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知

区中医院成功晋级为

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标志着该院综合实力

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新跨越


▲航拍区中医院通惠院区。记者 陈星宇 摄


据介绍,区中医院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集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国家三级中医医院,占地面积近100亩,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医院设置临床科室25个,医技科室10个,有2个国家中医重点(特色)专科、8个市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现有3.0T磁共振、64排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等诊疗设备。


突出临床诊疗

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2020年,我院晋级国家三级中医医院后,按照《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赓即启动‘三甲’创建,通过以创促建、以创促改,在医院管理、中医特色、临床疗效等各方面成效显著,通过多轮自评自改和专家指导评审,达到了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评审标准。”区中医院党委书记陈琳表示。


为满足广大群众就医需求,区中医院规范设置了临床、医技科室,形成康复、心病、治未病、骨伤、急诊创伤等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专科群,努力加强治未病中心、中西医急诊急救诊疗中心、中医康复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实现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在疾病预防、诊治、康复的全过程参与。


▲中医护理门诊灸疗区,护士正在为患者开展贴敷治疗。 通讯员 王峥嵘 摄


“我们强化治未病能力建设,推出养生茶饮、保健药枕等20余种健康干预产品,不断提升治未病服务水平。”区中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该院打造床旁康复一体化,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并延续到居家康复指导,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成立中医药传承创新研究室,收集经典验方并开展临床应用观察,优化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提升中医药的临床治疗率和有效率,逐步形成脾胃病清胰汤、骨伤活血止痛散、手法复位合并小夹板、针灸肌骨超声引导下的针刀微创治疗、断指再植、肌腱修复等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专科技术及疗法。


医务人员正在为市民贴三伏贴。特约通讯员 陶涵


“我们结合科室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明确需要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具体实施计划,加强团队建设,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科室整体技术水平。同时,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协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组织申请科研项目,加强与市内市外同行的学术交流,提升科研能力,提高学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区中医院心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李芳琼介绍,作为区级名中医,她将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医特色疗法,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传播中医文化,普及中医知识,帮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医,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开展中医相关的教学、临床、科研、预防和康复,推动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强化资源配置

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区中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设置“一站式”诊疗服务,开展预约诊疗、床旁结算等便民利民措施,优化诊疗流程。落实护理责任制,实施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开展医护联合查房,实施10S优质护理,开展PDCA、QCC等评比活动,优质护理服务率100%。承接全区长期护理保险评估工作,并为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康复指导。以“智慧医院”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綦江区域影像远程会诊中心,覆盖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累计为其影像诊断9.7万余人次,同质化影像诊断为基层解决影像人才紧缺的现实困难和减轻患者负担起到了积极作用。陈琳介绍说,“我们建立了中医馆信息平台,推行‘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健康管理‘一站式’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实现刷脸就医结算,更加便民利民。”


▲区中医院内的远程影像会诊中心,医生为基层医院患者撰写CT报告。资料图片


同时,医院还持续推进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畅通绿色通道,规范救治流程,强化院内预检分诊及中西医结合多学科(MDT)会诊机制,加强急诊抢救—ICU一体化建设。2022年,全院急诊量3.9万人次,其中危重患者1862人次,抢救成功率92.1%,急诊急救水平显著提升,医疗救助服务惠及綦江及周边区县广大就医群众。


▲市民通过区中医院“互联网医院”问诊、开方、拿药。资料图片


“下一步,我院将全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做实精细管理,强化人才培养,促进科教研协同发展,将区中医院建设成为渝南黔北中医药卫生高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陈琳表示。







来源:綦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