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土”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綦江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提升宜居指数、改善群众生活、赋能产业升级为目标,探索推行“五土”(“土办法”“土专家”“土产业”“土味道”“土规矩”)模式。全面促进乡村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产业发展从传统分散向特色集约转变,助推乡村振兴。
“五土”模式是如何赋能乡村振兴的
走!跟着镜头瞧瞧去~
坐在村里的丰收亭内,看着整洁的村庄、不远处的草莓大棚,赶水镇石房村村民陈中亮感慨:“环境好了之后,来村里耍的人多了,人气旺了,大伙的收入都要比以前多些,所以改善环境这事,每家每户都愿意参与进来。”
对于环境的打造,石房村颇花了一番心思。该村党委书记张祥文深有感触地说:“最初我们搞人居环境整治,大部分村民都在旁观,效果并不是很好,整治后村民也不是很满意。”她说,最恼火的当数庭院整治,而难中之难又在观念转变。比如说,一些群众不理解,声称“我家的院坝,关你们什么事”“我家的垃圾,几十年都这样倒”。
事实上,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地方也有发生。对此,各个街镇依据当地的风俗人情,因地制宜立起了“土规矩”,每个村组依据“土规矩”又进一步探索出管用的“土办法”,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比如赶水镇,就有周通报、月观摩、季评比、年考核,分组PK、晋级降级等一系列的“土规矩”,建立起人居环境整治评比规则。石房村结合实际探索推出了“整治院坝会”“评比会”“党员示范点”“我做你看”等一系列“土办法”,引导村民转变理念、出工投劳,以“小荣誉”激发群众观念转变“大能量”,推动“点上开花”向“全面结果”转变。
▲美丽乡村处处景。通讯员 胡光银 摄
张祥文说,一个村的人,大家都互相熟悉,在全村评优活动中,大家虽然嘴上不说,却一个个暗里较劲,谁家评了优谁有面子、谁家长期落后谁脸上挂不住,评优实施才一个月,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大幅提升,不仅对自家庭院和周边环境上心了,对村里的建设也关心起来。
“现在村里要是准备打造点什么,都会召集我们开个院坝会,大家坐一起出出主意、提提意见,好的意见建议村上都会采用。”自打兴起了“土办法”,每次村里召开“整治院坝会”,村民刘林贵是一次也没有错过。
每个人都有话语权,每个人都能为全村建设尽一份力。“意见被采纳,群众有成就感、荣誉感。村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池,每一个改变都遵从了群众的想法,生活环境是群众自己打造出来的,自然会主动去维护好,剩下的工作也就顺水推舟了。”区委农业农村工委委员唐元亨说,从解决群众消极态度抓起,用好“土方法”,满足人民群众自己建设宜居生活家园的需求,是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着力点。
▲人居环境指导员和村民进行沟通。记者 赵竹萱 摄
“你们这个角落还可以做一个小水池,找点鹅卵石来装饰一下,养点荷花和鱼,这样更好看。”在赶水镇麻柳村村民罗昭芳家中,人居环境指导员湛江涛和当地的党员干部一边参观她家周边的环境,一边提出建议。
湛江涛说,2021年,经过镇里的挑选培训,他有幸成为第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土专家”,获得了镇上颁发的“人居环境指导员”聘书。“持证上岗,运用所学,在人居环境整治上提出一些想法、建议和思路,帮助群众打造“美丽家园”,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湛江涛认为。
▲农家小院花香四溢。记者 赵竹萱 摄
“在麻柳村,我发现当地的党员干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很积极,思路清晰,想法多,打造出来的庭院效果也比较好,所以我就建议麻柳村设置党员责任区,由党员对村民进行指导,同时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达到推进环境长治久洁的目的。”湛江涛说,村里采纳了他的意见,在党员的带领下,村民逐渐对环境提升有了新认识、新见解,涌现出了许多先进示范户。
▲麻柳村垃圾分类收集点,记者 赵竹萱 摄
走入田间地头,环绕房前屋后,查看农村环境问题;随机打开村民家门口的分类垃圾桶,查看农户的垃圾分类情况;与村里的农户面对面交谈,宣传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土专家”们分散在各个村组,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发挥着光和热。
“土专家”集思广益,群众群策群力。危旧房屋拆除下来的废旧资源、河边的鹅卵石、农户家淘汰下来的农机农具……这些“土元素”都成了还原乡村“土味道”最好的“调味品”。
▲各种装饰点缀人居环境。记者 赵竹萱 摄
“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不仅达到了‘小投入、大提升’的效果,更最大化因地制宜,让群众用心用情参与其中,还能享受劳动成果。”唐元亨说,挖掘有着地熟、人熟优势的“土专家”,让他们充分激发群众的智慧和热情,才能让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治理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是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土壤,也正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若没有农业特色产业支撑,再美的乡村风貌也只是“空皮囊”,要实现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良性互促才能形成持久的“村美民富”。
走进麻柳村,整洁的产业路、新修的水渠,还有青山绿水间的蔬菜大棚和厂房,让人眼前一亮。随着全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环境的升级,返乡创业就业者逐年增多,发展至今,麻柳村已有1个萝卜泡菜厂、2个标准化肉兔养殖场、10个“借鸡下蛋”产业园、120亩桃花果园、100亩柚子园,同时还发展起竹鼠养殖、糯玉米和西瓜种植等多种产业。
▲麻柳村泡菜厂。记者 赵竹萱 摄
“这个萝卜泡菜厂是今年才建成投用的,由我们村和龙沧、双龙等5个村共同出资建立,主要用于加工草蔸萝卜,进行泡萝卜腌制和销售。”麻柳村党支部书记游永秀介绍,萝卜泡菜厂的储存量是2500吨,目前已经收了超过1000吨草蔸萝卜,到今年8月左右,该厂便可以生产加工出具有本地特色的萝卜泡菜,同时他们还与泡菜销售商合作,搭建起销售渠道,保证产品产得出、销得脱。
游永秀说:“我们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擦亮了名片,提高了知名度,吸引了人才返乡和人才落地,让我们的特色产业得到了更长远的发展。可以说,是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为产业赋予了文化内涵,让产业发展焕发出了新活力,同时产业的发展又增强了老百姓的自信心和幸福感,刺激他们对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充满了热情。”
产业发展是振兴之本,有产业就有就业,有就业就有增收。在独特的地域风情下培育符合村情的村域产业,提升价值链卖出更优价格,延伸就业链创造更多岗位,打通供应链对接更多销售渠道,正是綦江实现产业兴旺的方式。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只有农村人居环境真正得到了改善,乡村才能成为人们的向往地,才会有更多的人才集聚乡村。而大量的人返乡、入乡,创业建设农村,能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推动农业兴旺农民富裕,实现乡村“面子”“里子”全面提升,从而让乡村更美更具人气。
来源:綦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