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看点 > 正文

38名“第一书记”下沉社区 打通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发布日期:2020-08-17 10:15

    

8月13日,晚8点,重庆市綦江区三江街道重钢社区75岁的居民李强光出了门。一路上,路灯把道路照得明晃晃的。出门时他已不用带手电筒照路,但多年的习惯他一时改不了。

“在以前,路灯就是摆设,太阳下山,一片漆黑,出门必须带手电筒。”2018年冬天,李强光就因路灯不亮看不清路,而扭伤了脚,在家躺了3个多月。

“去社区反映了没用!几年都没解决问题”。居民们对此颇有怨言。

面对居民的诉求,重钢社区党支部书记丁易有些无奈,“看似小小的路灯,但里面涉及很多事情,单靠社区或是街道的力量,很难统筹和协调,问题也不好解决”。

重钢社区原本是重庆四钢钢业有限责任公司家属区,由于机构改制,2014年重钢进行重组,大部分职工分流到重庆安源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只有少部分人留守重钢社区,基础设施也因此老化到无人问津。

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需要花一大笔钱,而且还涉及多个部门,但社区力量薄弱,诉求难以解决。这不仅是重钢社区面临的问题,也在綦江的城市基层治理当中普遍存在。

▲工人正在安装路灯

如何破解?

2019年5月,綦江区选派38名区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街道社区担任“第一书记”。
“我们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贯通上下、联结左右中‘说得上话、拿得到言语’的优势,使其在城市社区治理服务中履行指导帮扶、沟通协调、资源整合、督促落实的职责。”綦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于是,重钢社区迎来了区商务委党委书记、主任赵福宇任“第一书记”。
刚到任,赵福宇便立即着手解决社区难点、痛点问题:走访群众,了解当地居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再根据群众需求,全面梳理、综合研判,建立了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发挥所在部门资源统筹能力,通过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的方式,让社区群众共商议事,协调有关部门挂单认领,按期推进。

在“第一书记”的牵头下,重钢社区从“旧”到“新”:路灯重亮,菜市场井然有序,公厕干净整洁,公路宽敞通达……重钢社区蜕变了。

▲古南街道双桥社区“第一书记”孙萍(中)正与社区工作者交流工作

“这是我们的责任,如果做不好,一是辜负了当地百姓,二还会对派出单位造成影响。”赵福宇说。

为了切实发挥“第一书记”职责实效,綦江区将街道社区“第一书记”履职情况纳入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中。

“要求街道社区‘第一书记’每月到社区不少于一次。同时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党员代表会议等方式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占干部年度考核民主测评分值的50%,并且与派出单位领导班子党建工作考核挂钩,实行倒扣分制。”綦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对履职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取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资格,并视情况进行诫勉等组织处理。

通过倒逼制度,让街道社区“第一书记”做到“不等吹哨、主动报到,不等动员、主动靠前,不等调度、主动服务”,帮助所驻社区全力推进社区治理、社区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对辖区内各领域党建的牵引、渗透和整合作用。

随着制度的运行,社区党组织在辖区的话语权、存在感也越来越足,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从“站不拢来”到“召之即来”,从“喊不答应”到“一呼百应”,从“单刀突进”到“协同作战”。  
一个个社区的难点痛点问题迎刃而解,社区居民满意度不断攀升,形成了党群“一家亲”、干群“一股绳”的生动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行街道社区‘第一书记’的履职,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握指成拳’,切实打通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綦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通惠街道新街子社区“第一书记”肖敏带领机关干部清淤


记者/孙茜  胡然媛  源七一网

页面编辑:何 叶

值班编委:胡大兵

总 编 辑:孙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