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看点 > 正文

三个人的伙食团--石角镇千秋村驻村工作队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0-07-24 10:21

    

彭阳、余明强和陈松一边吃午饭,一边聊工作。

一间3平方米的小厨房,一个堆放东西的杂物间,以及一台迷你小冰箱,组成了石角镇千秋村驻村工作队的伙食团。

千秋村驻村工作队有3个人,彭阳、余明强和陈松。彭阳在2018年3月被区委组织部派驻到千秋村任第一书记,一年后的2019年4月,余明强和陈松作为驻村工作队员,也来到了千秋村。

千秋村位于石角镇西北部,海拔500—850米,距镇政府所在地19公里。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曾是全区25个市级贫困村之一,底子差、基础薄。

千秋村新打造的露营基地即将对外开放。

余明强、陈松在干驻村工作之前,都在区里国企上班。虽说村上扶贫任务繁重,但两人没一句怨言。唯一的不便就是,干起工作来常常错过饭点,吃饭没有着落。

“乡场上的馆子大都只开中午这一顿,晚上不营业。以前我1个人的时候,吃饭问题将就一下就解决了,现在驻村工作队变成了3个人,后勤保障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彭阳说。

“要不咱们自己搞一个伙食团?”一次交流中,余明强提出了建伙食团的建议。“可以,赞成!”“这样方便,大家也可以更多的交流。”建议提出后,得到彭阳、陈松的表态支持。

彭阳、余明强和陈松在一间3平方米的小厨房里做午饭。

2019年5月,通过利用镇兽医站的闲置房屋,驻村工作队的3人伙食团正式开火了。陈松以前当过兵,在部队里负责过后勤,炒菜做饭不在话下,当仁不让担任起伙食团主厨的角色。彭阳、余明强则打下手,做饭的时候帮忙洗菜、择菜。为方便保存食物,彭阳还在网上买了一个300多元的迷你小冰箱。

伙食团的建立,让驻村工作队多了一份烟火气,也让3个男人之间的配合更默契,大家的沟通交流也从工作时间延伸到了8小时之外。

迷你小冰箱装着三个人一星期的食材。

“这次区长直播带货,我们有264桶的菜油订单需要尽快做完发货。”“马上又要面临脱贫攻坚的督查,下午大家商量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一场午饭下来,除了生活琐事,大家谈论更多的还是关于扶贫。

“现在不用像以前那样经常吃方便面,偶尔还可以加肉改善改善伙食,已经很满足了,也给大伙儿坚持下去注入动力。”说起伙食团的贡献,彭阳笑着说道。

午饭后,三人赶回村便民服务中心办公。

这样的坚持,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在彭阳轻描淡写的背后,是驻村工作队一年四季扎根在村上的付出,是今年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防汛救灾的一场场硬仗,是千秋村交通设施、集体经济、扶贫产业的不断改善变化。今年上半年,驻村工作队吃住在村上165天,每人每月平均回家不到3天时间。

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千秋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村劳务公司,通过发展大米、菜油产业,带动千秋村及周边村460余农户发展油菜和水稻种植近1000亩。并通过改建原乡村小学闲置校舍为粮油储藏、加工基地和扶贫车间,购置榨油机、水稻烘干机等机械设备,年加工菜籽、稻谷分别可达10万斤、12万斤,预计今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6万元。

“千秋村海拔高、凉快,又紧邻白云观,随着今年连接通惠街道登瀛至石角镇白云观的登白公路竣工,届时从綦江城区至千秋村将从现在的70分钟,缩短至40分钟,千秋村的发展大有可为。”站在千秋村新打造的露营基地山顶,凉风习习,远目眺望,綦江工业园区、东部新城尽收眼底。对于未来,彭阳和他的驻村工作队信心满满。

文/记者 陈正策 马卓

图/记者 陈星宇



页面编辑:何 叶

值班编委:彭巧

总 编 辑:孙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