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在綦江区古南街道双桥社区,大街小巷又开始回归到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样子。疫情发生以来,有许多一线工作者,如沿街段长、楼栋长、社区志愿者,从未离开过工作岗位,他们不拿报酬,无私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着服务与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忙碌在双桥社区一线的身影,大多都是老龄大妈们,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筑起了一道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靓丽新风景。
“为了咱社区,做个有心人”
“老旧社区人员复杂,稍不留神,就有人不听话。”今年75岁的霍嘉玉,家住双桥社区胜利路5号,疫情防控期间,她作为沿街段长,负责两栋楼178户居民的“监视”。
一次,有居民反映独居老人翁昌国多次频繁外出,霍嘉玉连忙找到翁昌国了解情况。
意外的是,翁昌国连连否认自己频繁外出,声称自己一直按照要求,两天才出一次门。
翁昌国本来是茅台村村民,因征地拆迁一直租住在双桥社区,在双桥社区,像他一样的租户还有很多。多次劝导不成,霍嘉玉只好将情况反映给社区书记李万平,在李万平和霍嘉玉的联合劝导下,翁昌国再也没有频繁外出了。
“我的社区我来管,我们动了起来,居民就静了下来。”霍嘉玉感慨说。
“陪他们聊聊天,就够了”
“今天买的菜新鲜哟,味道肯定安逸。”
“多亏了你,不然我哪都去不了,闷都要闷出病来。”
上午值守楼栋,下午陪孤寡老人谈心,双桥社区5号楼1单元楼栋长田慧兰,让自己的退休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大年初一开始,66岁的田慧兰作为楼栋长,加入到疫情防控当中。哪层楼住了几户人家,哪户人家住着几个人,哪些人又是从外地回来,在田慧兰心里,这笔账清楚得很。
住在3楼最边上一户的王奶奶,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受疫情影响没有回家过春节。由于外出受到限制,加之整日想念子女,王奶奶情绪变得不稳定。
田慧兰编隔三差五地陪王奶奶聊天、做饭、看电视,缓解王奶奶的紧张的情绪。
“在阻断疫情扩散蔓延的同时,做好社区居民心理疏导,帮助正确调适心理,显得同样重要。”田慧兰说,她作为楼栋长,不仅仅承担着值守卡点的任务,也成为了楼栋的“知心大姐”,安抚起大家的情绪。
▲徐章霞(左)在和志愿们一起交流。刘雪秋/摄
“看着大家这么团结,很开心”
见到徐章霞的时候,她正在桥河菜市场文明劝导。疫情防控以来,桥河菜市场成了徐章霞的主阵地,和她一起坚守的,还有来自区融媒体中心、团区委、区科技局等部门的志愿者。
桥河菜市场是桥河片区市民的“菜篮子”,市场里的固定商户达400余户,临近的綦齿社区、飞鹅社区、春光村等5个村(社区)的居民也会前来购买物资。
“你不是我们社区的,暂时不能进哦。”面对外来人员,徐章霞将他拦截了下来,但这名顾客执意要进入,双方起了争执。
“志愿者这么辛苦,你要理解嘛,她也是按照规定办事。”许多居民看见后,纷纷帮忙劝导,这时,徐章霞感觉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所有的委屈都不复存在了。
利用好疫情防控契机,完善社区基层治理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双桥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人口老龄化严重,基础设施条件差,如何做到疫情防控万无一失,是双桥社区班子成员必须回答的一道题。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双桥社区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作用,让熟悉社区情况的老龄大妈们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她们成了段长、楼栋长、志愿者,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局面。
双桥社区人员复杂,有大量的居民都是来自周边农村的征地拆迁户,这些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高,加之年龄较大,对社区工作并不理解支持。
双桥社区给出的方案,便是共建共治共享,让每一位居民都成为社区的主人翁,提升参与感和归属感。66岁的田慧兰,是退休后才定居双桥社区,面对人人自危的疫情,她在李万平的鼓励下勇敢站了出来,作为楼栋长维护居民进出秩序。
像田慧兰一样,许多以往对很少参与社区事务的大妈们,纷纷加入到疫情防控当中,不仅双桥社区的治理水平得到提升,社区干群关系也得到了大大改善。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这些热心大妈们又变身社区管理的服务者,继续发挥着共建美好和谐社区的作用。
綦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长飞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值班编委:孙振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