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战之年。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的战役中,第一书记是重要力量。近年来,全市广大驻村第一书记,牢记使命重托,情系贫困群众,战斗于脱贫攻坚一线,用辛勤和汗水使党和政府的各项脱贫攻坚措施落地生根,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主心骨”。本报约请了我市四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结合自身实践经历撰写心得体会,现集中刊发,以飨读者。
在驻村扶贫工作中敢担当勇作为
杨朝彬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重庆,市人社部门紧紧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承担的新任务、新使命,切实发挥就业扶贫增收入、技能扶贫强素质、社保扶贫保生活的作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名人社系统扶贫干部,有使命、有责任、有义务在决战脱贫攻坚中敢于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2019年3月12日,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经重庆五一技师学院筛选,市人力社保局推荐,市委组织部选派我到开州区大进镇天保寨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接到通知后,我心潮澎湃,一夜未眠,第二天就简单收拾行囊,踏上了脱贫攻坚的征途,经过6个多小时的车程,翻过大山,终于到达了我所驻的天保寨村。到村后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我挨家挨户地走访贫困户。之后,我有空就和村民们拉拉家常、聊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呼声。通过走访和学习,摸清了家底,理清了思路,找准了致贫原因,为精准施策打下坚实基础。
抓党建,促脱贫。“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驻村一个月后,发现村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三化”问题较突出。于是我首先带好党员村干部这支队伍,加强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转变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将学习纳入新常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去城口县重庆恒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观,每月组织一次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加强与市委组织部非公党建处党支部、信息处党支部和艺才技工学校党支部的支部联建,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村党组织存在的“软、懒、散”现象明显扭转,在2019年大进镇综合考核评比中天保寨村荣获“一等奖”。
抓产业,带增收。产业兴百姓才能富。以前天保寨村种植过厚朴、黄精等中药材,也发展过核桃、枸杞等产业,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管护,产业发展以失败告终。我积极邀请西南大学、市农科院、开州区农委的专家到村进行产业指导,协调重庆利群土地规划有限公司和市农科院专家为村进行产业规划。结合我村气候、土壤、位置等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三园一游”(田园、茶园、果园+乡村旅游)产业规划。为了规划项目尽快落地实施,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市人力社保局的大力支持下,划拨17万元帮扶资金发展产业,购买车厘子大树110株,今年挂果并实现销售收入3万多元,贫困户第一次实现了产业分红。在市农科院的大力帮扶下,种植晚熟桃树500株、苹果树400株、野生猕猴桃500株;在开州区农委的支持下,为村民免费发放优质稻种,全村种植高山优质水稻近2000亩;大力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宣传避暑旅游,去年两家民宿接待避暑游客500多人次,带动村民增收近10万元。
抓民心,添幸福。“得民心者得天下”。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为了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我积极协调渝北区龙山街道为村捐款10万元修缮水渠,协调五一技师学院为村捐款13万元用于产业发展,联系重庆助友创美物业有限公司、徐鼎盛餐饮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到村进行消费扶贫,销售南瓜等“土货”40多吨,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多元,根本消除了“空壳村”现象。疫情发生后,我就立马回村里送物资、排人员,为村民理发义剪60多人次;垫资2000元为贫困户王登兵开办民宿;开车近7个小时送贫困户陈安红的儿子去市精神病卫生中心免费接受治疗;还协调重庆特殊教育中心免费落实村民张元田的孙子就读等等。一件件为民实事拉近了干群关系。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年半的驻村扶贫日子犹如白驹过隙,虽然我的扶贫事迹得到重庆日报、人民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但是离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和村民的期盼还有差距。我将一如既往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脱贫攻坚中实现一名人社干部的新作为、新担当。(作者系开州区大进镇天保寨村第一书记)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驻村扶贫工作
洪浩
2018年8月,我带着组织嘱咐,来到綦江区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市级贫困村——万隆村担任第一书记。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有险峻挺拔的綦江最高峰——神鹰山、有号称“重庆香格里拉”的花坝自然风景区、有“世外桃源”美誉的李公坝景区。但隐藏在美景之后的是土地贫瘠、石漠化、缺水等限制长远发展的棘手问题。以前周边十里八乡有句老话“有女不嫁万隆山”。虽然困难重重、前路坎坷,却也危中藏机,亦可困中布局,大展拳脚。两年的驻村工作,让我认识到做好农村工作,必须用心、用情、用力,把群众小事当成我们的大事,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带头致富奔小康。
要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作为一个从校门到部门再到山门的扶贫干部,需要摆正心态、拿出状态,沉心静气在扶贫一线完成好目标任务。心要诚,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通过日复一日的长期走访,把群众当亲密家人、田坎老师、山野朋友,进家门、谈家事、拉家常,喝得下满杯茶垢的老荫茶、抽得了两口父老乡亲的叶子烟、拼得赢辣口刮喉的包谷酒,群众从感情上接受了我,我也走进了群众的心坎里。行要正,做事必须公平正义、做人必须干干净净。群众最不满意的就是优亲厚友、吃拿卡要。在低保办理、产业补贴、基础设施等方面,评议公平不公平,有没有你多一块我少一毛,有没有他多两米我差一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才会放心给你交底、找你办事。干要实,谋事办事踏踏实实、干事创业实实在在。村服务大厅有句标语:“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村里距最近的石壕镇有13公里近40分钟的车程,顺便捎个人去赶场,帮忙带个快递,群众都会连声道谢,这种质朴的感情让人温暖。这两年,村里硬化了7.8公里道路和13.5公里人行便道,户户实现通硬化便道;新建了3个水池和10公里配套管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汗水终归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大拇指。
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锐气。2018年,万隆村开始落实自然保护区整改,94家农家乐关门歇业,群众抵触情绪大。但是整改不是绝路,决不能坐以待毙。态度决定命运。我们积极引导群众深刻认识到自然保护区整改就是为了保护生态、为了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坚定整改态度。思路决定出路。乡村旅游、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径需要优化调整。我们成立了村集体公司,依托近万亩野生方竹笋林、上千亩高山生态糯玉米、600余箱中华蜂和劳务项目,注册了品牌,发展起了绿色农产品、农产品初加工,承包建设基础设施项目。2019年,村集体公司实现产值112万元、利润25万元。建立了产业扶持、产品代销、劳务帮扶、股份分红四种“集体公司+贫困户”利益联结模式,贫困家庭每年户均增收超过1000元。格局决定结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既要缓急有序,也需同频共振;既要抓经济社会发展,也需社会治理助力。全村现已形成了糯玉米、方竹笋、蜂蜜三个主导产业,水、电、网、路等基础设施初步完善,群众在致富路上越走越稳。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文明乡风逐步建立,垃圾分类、文明庭院、治理残垣断壁等生态文明建设正在推进。通过“志智双扶”,52户贫困户通过勤劳的双手如期实现了稳定脱贫。
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第一书记既不能搞政绩工程、求“短平快”,也不能因短期不见成效就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要勇于担当、谋定后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有疾风劲草的干劲。组织交办的事情,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我们坚持与困难群众月月见面(或电话联系),及时掌握家庭情况,做到跟踪了解到位、帮扶跟进到位、宣传帮教到位。要有愚公移山的韧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需要久久为功。面对部分困难群众思想执拗,我们要反反复复上门做工作,讲政策做引导,就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要有老牛爬坡的拼劲。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对未脱贫户、临界户、边缘户和突发变故户更要重点关心关注,确保打好“清零战”。疫情期间,村民们自发组织在省界、村界设卡值守近两月,保障了一方平安。森林防火期间,我们组织志愿者、护林员冒着酷暑巡山护林,确保了绿水青山常在,金山银山长存。(作者系綦江区石壕镇万隆村第一书记)
扶贫干部要做到心中有群众眼里有市场
宋建峰
2019年3月,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选派我到南川区山王坪镇庙坝村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沉下心在基层与当地群众交流,与当地党员干部共同努力,2019年庙坝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8万元,与2018年相比翻了一番,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进一步增强,昔日的贫困小山村蜕变为“国家森林乡村”“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在履职过程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作为第一书记始终要把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引导他们发展产业,同时也要采取措施以适应市场需求,做到“心中有群众,眼里有市场”,才能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心群众,沉下心扎下根。心中装满群众,扎根在基层。作为扶贫干部要真正沉得下去,与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并且要诚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为在平原长大的江苏人,初到平均海拔1350米的庙坝村,我一时不能适应山上湿冷的环境,总是反复地感冒。但我没有退缩,我知道想要在村里当好第一书记,必须先成为“庙坝人”。每次下山我总要带回一大包感冒药。时间也许会改变一个人,我逐渐地适应了村里的环境,学会了用南川话与乡亲们交流。我帮扶的建卡贫困户夏春学,有一次开玩笑地说:“我们的肤色快黑得差不多了,你可以算是一个合格的庙坝人了。”在遍访村民化解困难的过程中,得到乡亲们一言一句的认可时,我的内心充满着愉悦。
抓实党建,强队伍聚民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只有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水平,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在农村的工作才会有坚实的组织基础。“要想跑得快,还靠车头带。”贫困村里的党员干部就好比“火车头”,他们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为加强基层党建,我与村支“两委”通过在主题党日活动上和微信群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庙坝村党员积分管理办法》,用量化手段激励村里广大党员们不断积极进取,提升了基层党建实效。同时,带领村支“两委”将村便民服务中心旁的荒地开辟为“庙坝村中药材种植示范园”,既宣传了村里的中药材产业,又强化了党员志愿者服务意识。今年,社长吴朝均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老党员冯学才为抗击疫情主动捐款,贫困户夏春学携物资主动慰问村劝导站疫情防控人员等。庙坝村党员干部这支队伍的精气神焕然一新,都深深地印在乡亲们的心里,赢得了他们的广泛赞誉。
发展产业,先吃苦后享甜。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第一书记是脱贫攻坚前线的指挥员,要结合村情民意,以市场为导向,选对产业,领好路子。要发展好产业,让乡亲们在小康路上快速奔跑,必须善于把握市场脉搏。目前,庙坝村发展黄连、重楼等中药材接近1800亩,养殖中蜂1500余群,这些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我在走访村民时发现,虽然村里蜂蜜品质不错,但没有卖上好价钱,其中无品牌无包装是一个重要原因。于是,我们申请注册了“百花·黑叶猴”品牌商标,并请了一家创意设计公司设计了蜂蜜的内外包装。同时,拟定品牌使用管理办法,授权给需要的村民,建卡贫困户可优先使用。通过品牌包装提升,预计蜂蜜这一项全村可增收40余万元。
探寻文旅,创主题造财富。发展产业,还必须因地制宜,紧跟市场需求。去年底,庙坝村获评全国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我们寻思着如何将高山村偏远不畅的劣势转变为避暑康养的优势,将“绿水青山”打造成为乡亲们的“金山银山”。今年6月,我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推动庙坝村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开展“黑叶猴主题村”艺术文化项目研究,为庙坝村避暑康养乡村游注入主题文化内涵。这个项目也作为庙坝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先行尝试,将带动庙坝村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作者系南川区山王坪镇庙坝村第一书记)
驻村要“住村”更要“助村”
金辉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在彭水县三义乡莲花村驻村工作的一年多时间,与广大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基层组织建设、精准扶贫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微薄贡献,也感受颇多、感悟颇多、体会颇多。第一书记不仅要上接“天线”找项目、寻资金,也要下接“地气”聚人心、带队伍,心里惦记的是民情冷暖,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驻村要“住村”,更要“助村”。农村工作千丝万缕,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是要变驻村为“住村”。要做好农村工作、驻村工作,驻村第一书记要把所驻的村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要听村民言,知村民情,解村民难,助村民富。要在驻村的过程中与群众拉近距离,亲近感情,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二是要变驻村为“助村”。首先要有吃苦精神,与村民同学习,同工作,同劳动,不当不会干事只图吃喝的“吃客”。其次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善于向群众学习,遇事同群众商量,依靠群众开展工作。再次要加强与村支“两委”的沟通协调,帮助村支“两委”干部在厘清发展思路、做好发展规划、抓好产业开发、清洁环境卫生、搞好培训工作等方面下功夫,切实促进集体增收、农户增收,不当那种一到基层就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夸夸其谈的“说客”。
建强基层组织,抓实思想教育、规范党建制度。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莲花村党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确保村党支部成员在政治立场、方向、原则、道路上坚定不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力,使村党支部充满正能量、富有战斗力。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讲政治、强功能,攻弱项、补短板,重创新、求实效,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内监督,莲花村党支部由后进支部一跃成为先进支部,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提高了基层组织的质量。
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实实在在为村民办实事。通过加强基层组织的一系列措施,使得村党支部成为坚强的堡垒,并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莲花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饮水困难长期影响着莲花村的发展和村民的日常生活。为了解决饮水困难问题,我与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员不怕日晒雨淋、不畏山高路险,翻山越岭地寻找水源,科学合理地制定了莲花村的饮水管道布设方案和蓄水池的修建,制定了有效的饮水安全管理办法和应急机制。村支“两委”通过“一事一议”动用村集体地票资金,严格按照规划为农户铺设水管,做到供水入户。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莲花村饮水困难问题,消除了集中安置点农户的后顾之忧,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同时也提升了村支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在我的努力下,莲花村规划了呈阶梯式的产业发展布局:有1-2年见效的短期产业(食用菌、辣椒种植产业和中蜂养殖产业);有5-6年见效的中药材瓜蒌、黄精种植等中期产业;有6-8年见效的米辣子、厚朴种植等长期产业。建立了党员示范片区和党员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截至2019年底莲花村集体经济产值达25万元,实现集体经济分红10万余元。
认真落实,推进精准脱贫。驻村以来坚持“吃、住、行”在村的一线工作法。与村支“两委”一起深入调查,了解村民实际生产生活情况,遍访全村贫困户122户506人。严格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坚决杜绝村支“两委”优亲厚友,做到因户施策,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截至2019年底莲花村全部贫困户高质量脱贫,脱真贫。通过一年多的驻村经历,我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增强了自己的党性修养,更加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心和勇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提炼本次驻村蹲点工作经验,加强各方面的学习锻炼,力争把工作干得更好,让组织更放心,让群众更满意。(作者系彭水县三义乡莲花村第一书记)
值班编委:孙振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