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綦看天下 > 正文

【重庆晨报】两个人的水文站 是守护綦江城的“眼睛

发布日期:2020-07-03 16:29

 

微信图片_20200703162814


记录水位 变化情况。


“水位286.13米,开始降了!”7月1日中午12点半,綦江区东溪水文站,站长尹章文终于在测井房里的日记式水位计读到了好消息。

看着这台机器的笔尖绘出的陡增弧线开始慢慢下降,尹章文知道,这轮因强降雨及上游来水引发的洪峰过境,将不会再对綦江城区及下游带来进一步的灾害了。

洪水预警发布

东溪水文站位于綦江上游,是国家基本水文站,建于1969年。从6月下旬至今,尹章文感受到了工作十余来年从未有过的压力。

“这么多年来,没有哪个6月,像今年这么繁忙。”因为西南地区不断发生强降雨,今年的洪涝灾害发生率高于往年,这就为水文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时刻准备着。

6月22日,綦江遭遇超过1998年的最强洪水,市水文监测总站发布首个洪水红色预警;6月28日,总站发布橙色预警,綦江水位逼近保证水位。

而在7月1日,橙色预警再度到来,綦江水位将超过保证水位2.8米—3.5米。

总站针对綦江流域发布的预警,首先依据的信息就来自于东溪站。因为它是綦江由贵州松坎进入重庆后的首个水文站,距离綦江城区40公里。

东溪站监测到的数据,就是綦江城区汛情严重与否的“眼睛”。

橙色预警再来

“6月30日晚上的雨很大,那会儿就提高警惕了。”大山之中雨水时断时续,尹章文的心情也随着降雨与涨水不停地变化。

涨退之间,已至清晨。一个从贵州松坎水文站发来的信息,让尹章文意识到大战来临。

清晨6点,尹章文的脸上已经挂着疲惫,测井房下的墩柱已被淹了一米多高。“又是一场硬仗!”站员吴静的神情也变得紧张起来。

从上午7点开始,綦江水位开始猛涨。从7点到8点,上涨幅度接近2米。这标志着上游洪水已经正式到来。从8点起,尹章文和吴静将原先一小时一测调整为半小时一测,总站也在第一时间派遣应急队伍对东溪水文站进行支援。

上午9点半,通过对东溪站测得的数据进行研判,市水利局、水文监测总站发布了綦江洪水橙色预警,警示綦江沿岸进行人员转移。

测数据连轴转

半小时一测,尹章文和吴静基本上要在办公楼与观测点之间连轴转——在测井房获取到水位读数后,通过喊话的方式告知旁边二楼测流室的另一人完成报汛。但为了获得流量信息,为预警专家提供更多数据,他们还需要进行测流。

在6月22日的洪水中,东溪站的在线雷达波系统被冲毁,最为方便的测流方式暂时失效。为此,他们需要利用传统方式开展测流。

下午2点,水位虽然已经回落,但仍处于高位。尹章文穿上救生衣,来到距离办公楼数十米外的测流房,用对讲机指示吴静利用缆道放下插着小红旗的浮标。

下午2点15分,测流完成。他们联系的午饭也送到了站上。土豆肉丝配白米饭,就是他们当天的第一顿。

晚上7点,位于綦江流域下游的江津区綦江五岔站出现洪水水位,实际綦江城区洪水涨幅为6.75米、超保证水位1.75米。

洪峰水位、洪峰抵达时间预报与实际相符,此次提前9.5小时的洪水预警,为提前转移6000余名沿线受威胁群众提供了较为精准的决策依据和较长的处置时间。


页面编辑:何 叶

值班编委:张宗祥

总 编 辑:孙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