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綦看天下 > 正文

【重庆日报】他“跑赢”了最大洪水

发布日期:2020-07-01 10:30

 

6月22日,綦江流域重庆段遭遇自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洪水,东溪水文站站长尹章文带领同事坚守岗位,及时预警,为从洪峰水位线下紧急转移群众10万余人抢得时间


——他“跑赢”了最大洪水    



  站在斜式水尺边上,尹章文看了看水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水位279.34米,远低于警戒水位;水流平缓,天气晴,无降雨。

  建于1969年的东溪水文站位于綦江区东溪镇,是国家重点水文站、綦江流域上游控制站。41岁的尹章文担任站长,已在这里工作了14年。

  6月22日,尹章文遇到了綦江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一次洪水。经过一场与洪水的紧张“赛跑”,他准确进行了东溪水文站洪峰监测,为綦江城区10万余人安全转移赢得了4个多小时的宝贵时间。

  逼近警戒水位

  6月中旬以来,西南地区暴雨明显增多,对于早已进入24小时轮流值班监测的尹章文来说,这段时间工作更加繁忙。

  “不对,上游的降雨丝毫没有停的意思,必定要涨大水。”6月22日凌晨2时30分,綦江区开始下暴雨,睡在值班室的尹章文感觉不对劲,每隔两小时就去观察水位情况。

  4时许,綦江开始涨水,尹章文意识到,再过几小时水位肯定要超警戒线,便打电话把站员吴静从镇上职工寝室喊到了河边测验房值班室备勤。

  早上8时,尹章文发现水位已涨到281.26米,正逼近283.59米的警戒水位,他立即决定加密监测,每半小时读取一次数据。这半个小时的时间,25分钟左右用来测流取沙、观测水位,另外5分钟则是向市水文监测总站和綦江区防汛办提供最新雨水情数据。

  来回奔波中,尹章文早已忘了打伞,全身湿透,雨水和汗水交织在一起,催着他与洪水赛跑。

  雷达波缆道被冲断

  暴雨还在下,水位上升速度明显加快,尹章文在重庆市水文雨水情应用系统看到,上游的降雨量仍然较大,这无疑将导致綦江流域水位的进一步上涨,他连忙劝导周边的10多户居民转移。

  9时40分,水位上升至286.55米,已超286.32米保证水位,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根据尹章文上报的信息及流域区间降雨情况分析研判出,綦江下游五岔站最高水位将超过保证水位4—4.5米,并及时发布了綦江五岔站洪水橙色预警。

  “不好,副缆被冲垮了。”正当尹章文再一次去测水位时,一棵被冲倒的黄桷树横冲直撞,顺着湍急的水流将流速仪缆道的副缆冲垮,在线雷达波缆道也被冲断。为了及时监测数据,他立刻叫上全站人员,改用浮标法进行流量施测。

  10时过后,水位仍在不断上升,泥浆色的水面不断翻滚,像一条黄龙吐着舌头,水面距离通往测井房的廊桥仅剩1米不到。

  洪峰终于到来

  侧井房是个面积不足2平方米的小房子,立在一根圆形水泥柱上面,内设浮子水位计,用来与实测人工水位数据进行比对,确保数据准确。

  洪水不断冲击着水泥柱,尹章文站在测井房读取数据时,能明显感到晃动。如果水位继续上升,测井房很有可能被淹没。

  “老尹,洪水都淹到颈子了,你们快撤退吧!”

  “怎么能撤退,綦江城区还有几十万人呢,我们撤了,他们就成了瞎子!”

  二居社区主任王显华转移居民后打来电话,让尹章文和吴静先撤退。但洪峰还没到,水文人不能撤退,两人穿上救生衣,继续监测。

  东溪水文站距离綦江城区40余公里,洪峰从该站到达綦江城区,大约需要4个小时。“这个时间差,就是綦江城区做好防洪准备的黄金时间。”尹章文说。

  11时38分,尹章文发现日记式水位计记录纸的线条变粗、波动幅度变大,再去斜式水尺处察看,水位已停止上涨。根据经验判断,洪峰已经来临,尹章文及时记录了洪峰时间及水位,并立即将洪峰信息报送给市水文监测总站和綦江防汛办等相关部门。

  11时50分,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将綦江五岔站橙色预警升级为綦江流域重庆段全线洪水红色预警,提醒沿河镇街市民及时转移避险。此时,尹章文还没来得及吃早饭,从值班室到斜式水尺处仅10多米距离,他的微信显示当天走了2万多步。

  下午2时许,邻居刘兆伦送来一碗面,尹章文大口吃完道了声“谢谢”,淋着雨继续监测。这时,因为道路被淹没能及时增援的4名市水文监测总站工作人员终于赶到,尹章文才稍稍松了口气。

  下午4时许,洪峰过境綦江城区时,最高水位较日常水位高11米,超过保证水位5.1米,是綦江流域重庆段遭遇自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洪水。綦江全区从洪峰水位线下紧急转移群众10万余人,无一人伤亡。

  綦江区融媒体中心 吴长飞    



页面编辑:何 叶

值班编委:张宗祥

总 编 辑:孙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