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的最南端,有一座连接贵州省桐梓县、习水县的花坝山,山下有个石壕镇,镇上有个万隆村,村头有个“农家乐”,四周种满了花卉草木。自打“五一”劳动节后,这家“农家乐”每天都住着20来个客人,生意不错,老板一家天天都美滋滋的。
看这幸福的光景,谁又能想到,这老板一家,曾经会是连锅都揭不开的贫困户。
客人走后,万学文开始整理床铺,收拾被褥去清洗(摄影:赵竹萱)
“农家乐”的老板叫万学文。早年间,万学文是煤矿上的工人,工资虽然比一般工作稍微高出那么一点,可耐不住家里底子薄,也只是够一家人勉强度日,一家4口人住在十几平方的土房子里,墙面、地面裂着巴掌宽的缝也没钱修缮。就在这种条件下,2013年1月,万学文失业了,那一年,他正好50岁。
“当时感觉天塌了一样。”去打工,别人不招他,种庄稼,连家里的4张嘴都喂不饱。那一年的春节,万学文愁白了头发。祸不单行,就在春节后的第二个月,妻子竟然查出了癌症。雪上加霜,万学文如霜打的茄子,陷入了萎靡。
作为市级贫困村,万隆村一直受到市、区、镇三级重点关注,很快,万学文便被列为了贫困户。
万学文说,帮扶干部第一次来到他家,便重燃了他对生的希望。“作为男人,穷不要紧,要面对现实,担起责任。”时隔七年,当初帮扶干部鼓励的一句话,他至今一字不差地记在心里。
重新振作,好事连连。妻子经过手术之后,恢复得很好。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帮助鼓励,万学文开垦土地、种植糯玉米,还发展起了山羊养殖,2014年,他养羊118只,发展糯玉米3亩,一家人年收入达到近2万元,不仅如此,一家人还住进了政府补贴建造的新家里。
万学文的糯玉米地(摄影:赵竹萱)
住进新房,有了存款,万学文如感新生,毫不犹豫地抓住时机,扩大了产业。2015年12月,他家以人均可支配收入8600元成功脱贫。
脱贫带给他的不仅是幸福生活,更是生活的信心。2016年,他观察市场,感觉山羊价值下跌,生猪价值增高,便毅然决然地清空了山羊存栏,改造圈舍,发展起了生猪养殖业,同时,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利用当地海拔高、夏季凉爽,游客众多的特点,扩建房屋,打造起了“农家乐”和花卉盆景种植产业。那一年,一家人收入几近翻番,收入达到了6万元。
2017年、2018年,万学文一家的收入年年攀升,产业从最初的山羊、糯玉米,至今扩宽到了蜜蜂养殖、花卉盆景种植、淡水鱼养殖、生猪养殖……
现在,一家人有生猪51头、糯玉米20余亩、花卉盆景15亩、蜜蜂20群……
万学文大概估算了一下,今年一家人的纯收入大约能达到25万元左右。
万学文的盆景花卉园(摄影:赵竹萱)
万学文今年在生猪养殖上选择了黑猪品种(摄影:赵竹萱)
万学文打造的自家蜂园(摄影:赵竹萱)
安放于松柏林中的蜂箱(摄影:赵竹萱)
自己的日子过好了,万学文又开始帮助其他的村民增产致富。今年生猪价格上涨,猪仔购买困难,听说几户贫困户有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的念头,万学文主动联系上了这几户人家,问需求量、找供应源,并垫资3万余元为这几户人购买了12头仔猪。
万隆村村主任柏志高说,不仅是在产业上带动,万学文还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就地务工的机会。每年盛夏到来,万学文的“农家乐”便会招服务员、厨师、管理人员等,可为本地村民提供10余个就业机会,让村民增收34000元左右。如果加上其他产业上的用工,万学文每年能为当地村民增加约6万元的劳务收入。
“政策好、领导们好,我才有了今天,虽然起早贪黑,但这日子过得舒坦。”万学文说,贫穷不可怕,怕的是萎靡不振,累一点不可怕,怕的是饭碗摆在面前都懒得动筷子。
值班编委:张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