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5月9日电 走进綦江区文龙街道太公村,感受不一样的悠然生活,水泥道路干净整洁,田间地头郁郁葱葱,房前屋后绿树环绕,干净整洁的庭院里时不时传出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高“颜值”的人居环境和“抱团”发展的产业让沉睡的太公山活起来,荒山变良田,旧貌换新颜,让贫困对象就近就业创业的同时,也让村民们的精神富了起来。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山村”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得益于文龙街道探索的村居党建结对帮扶机制,让党建带动村集体经济“破壳”,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党建搭台党群出力 美丽乡村换新颜
路边的杂草,拔掉!院坝的杂物,清除!废弃的鸡圈鸭圈,拆除!堵塞的沟塘,清理!堆放的垃圾,清运!室内的家具物品,清洁!
“张书记,又来了呀,快坐快坐!感谢多次帮助,你们买来的洗衣液、洗洁精、油污清洁剂我都坚持用起的,每天也会抽时间打扫卫生,现在屋里屋外都干干净净的,住起都舒心了!”核桃湾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们又一次来到太公村建卡贫困户冯成玉的家中,发现她家的卫生环境状况大变样了。
自去年10月起,文龙街道核桃湾社区、九龙社区与太公村党建“联姻”,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突破口”,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机结合,每月开展一次以上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支部带党员、党员带干部、干部带群众的“三带模式”,引导贫困户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带动村民开启“环保”生活。
在党建的引领下,太公村党员群众积极转变观念,树立起以“脏”为耻,以“乱”为羞,以“懒”为恶的意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组织联建产业联促 产业扶贫谱新篇
从五一开始,太公村2组地里,总是能见到20余名党员群众测量、平地、栽种着一株株鲜活的辣椒苗。不同于以往村民们自给自足的劳作,这片30亩的土地,是太公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口,也是20余名建卡贫困户、城乡低保人员就近就业的“新饭碗”。
太公村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村里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被丢荒弃种的闲置地较多。加之今年因为疫情没有外出就业的村民较多,如何解决复工复产问题是村党总支面临的大难题。
党建结对帮扶正好解决了这个大难题!核桃湾社区党委和九龙社区党总支的党员志愿者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察实情、访民意、谋发展,通过商讨,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的重中之重,因村施策挖掘了辣椒种植的增收路,并分别提供了2万元的资金扶持。同时,邀请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专家规划指导,教会村民使用规范化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
贫困户舒德兵高兴地算了一笔账:“去年底,我申请了文龙街道林下养鸡基础设施专项补助,修建了专业的鸡圈,喂了100多只绿壳蛋鸡,今年鸡出栏了,既获得了区级和街道的产业补助,又出售了鸡和鸡蛋收入了1.3万余元。3亩土地出租给村上发展集体经济,年收入1500元,还有我在辣椒地务工收入80元/天,家属在公益性岗位收入1728元/月,上半年预计收入3万余元。”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还得探索多元化发展途径。在村党组织的号召下,今年39岁的预备党员李小松正在积极筹备回村发展泡辣椒产业,既延伸产业链,也能解决部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
“文龙街道将长期坚持村居党建结对帮扶工作机制,通过帮党建、帮脱贫、帮振兴、帮文明、帮环境,让村居‘联姻’既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又筑实经济发展硬支撑。”文龙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方华说。(刘政宁、韩杨)
值班编委:王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