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草机突然坏了,今天有得忙咯。”5月7日,早上7点刚过,家住綦江区赶水镇双龙村的程世现便抱着一捆捆刚割下来的鲜草走进自己的牛场,一边走一边笑着说道:“‘五一节’刚卖了一头,现在存栏的还有24头,每天要吃700余斤的草、600余斤的酒糟,早晚喂两次,我每天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10点,就伺候它们了。累肯定是累,但谁让它们是我的‘钱袋子’呢,必须伺候好啊。”
清晨,由于割草机送修,程世现正在割草喂牛(摄影:赵竹萱)
今年39岁的程世现家中仅有3口人,一个73岁的老父亲,一个正在念初三的小儿子,他是这个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却也是身患残疾。“原来还在外打打工,但自从我母亲去世以后,家里老的小的都没人照顾,我就只能回来了。”说起早几年过的苦日子,程世现自己都有些恍惚、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那时全家人就指着家里的2亩余地和他在村里干些零碎散工来维持生活。孩子在念书、父亲每隔几周就要住一次院,现在想想,他也不知道那些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
2017年,程世现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鼓励帮助下,他盘下了当时堂哥家正在转让的牛场,接手10余头成牛,同时将自家的2亩余地全种上了鲜草,跨出了脱贫的第一步。
清晨喂牛的程世现(摄影:赵竹萱)
“当时牛便宜,一头成牛才7、8000元,整个牛场盘下来,场地加上存栏成牛一共15万,这两年我陆陆续续在还,大概今年就能还完了。”程世现说,为了“钱袋子”能越来越壮,他不断地学习养殖技术,还前往外省、市学习到了配种、接产等关键技术,并于2018年下半年,贷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用于购买母牛,自繁自养。
逐渐地,程世现的养殖经验越来越丰富,随之对牛的管理也就越来越精细了,牛儿们长得是膘肥体壮,极少生病。2019年,他的牛场存栏量最高时达到了43头。“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斤牛肉45元,每头成牛的销售价在2万元左右、纯利润可达到6000元;400斤左右的仔牛的销售价在1万元左右、纯利润可达到5000元。”程世现说,仅靠卖牛,去年他的纯收益就在20万元左右,成功地脱了贫。
“脱贫肯定是稳定脱贫的,我现在的目标是致富,把日子过‘牛气’呀。”程世现笑着,阳光洒在他的脸上,像是镀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充满了生气和力量。他说,自打今年疫情发生后,他便与綦江一些本土电商平台取得了合作,以牛场宰杀、线上销售、送货上门的方式,将鲜牛肉销售到了城区,并以优良的品质赢得了更大的市场。
“我的成牛都必须喂养一年以上才能宰杀售卖,只有这样我的牛肉才能卖得起价,赢得了客户的喜欢,我这生意才能长久。”程世现说,如今他不仅卖牛肉也卖仔牛,收益相当可观,未来,他打算将牛场整修再扩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值班编委:彭 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