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国(右二)在帮忙挖地基。(摄影:陈星宇)
周恩国是重庆綦江区扶欢镇大石板村4组村民,今年55岁。住的土墙房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估摸一算,要比他“年长”四五岁。
饱受风吹日晒,房子墙壁开出数十条大拇指宽的裂缝,墙体也颓圮倾斜。一个多月来,围绕房子改不改建,周恩国和镇村干部展开了一场“拉锯战”。
“改是想改,可没得这个经济能力,难哦。”说起当时的情形,周恩国放缓了语速说,他患有多种慢性病,没法干重体力活,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家庭收入无法支撑危房改造的费用。
住上新房的农户。(摄影:陈星宇)
原来,扶欢镇四类重点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共563户1496人,其中需要进行改造的272户危房,已于2019年12月全部改造完成。
为了防止一般困难户因住房倒塌陷入贫困,扶欢镇根据政策,对一般困难户在危房改造上进行帮扶。今年3月,周恩国的住房被识别为D级危房,可享受3.5万元的政策补贴。
“老周,房子不能再住了,倒下来会压到人的。”村党总支书记王莲来到周恩国跟前,又是指出危房要害,又是解释相关政策。
周恩国和老伴徐恩琼盘算了下:3.5万元只够修40多平方米的房子,家里4个人,不够住。如果多修一个房间,又缺钱,也不能总问村里要。
无奈之下,老两口只好谢绝村干部的好意,选择继续住下去。
工人在施工。(摄影:陈星宇)
“有法子了。”几天后,王莲又找到周恩国,这次,她带来了好消息。经过向镇里申请了公益性岗位,周恩国一个月可以拿到1728元工资,负责清扫村级公路,不耽误干农活。
有了新收入,周恩国的眉头舒展开来,望了望老伴,两人都想趁着好政策把房子给改了。
“我们想修80平方米的房,这样一家人才住得下。”周恩国说,往后子女都要成家,人越来越多,既然要改建,还是想一次建好。
买材料、请工人、添家具,众人反复算了算,最少要4.7万元。其中政策补贴3.5万元,还有1.2万元的缺口。
怎么办?
周恩国即将住上新房子。(摄影:陈星宇)
王莲和村干部一商议,决定依据政策从村里借9000元给周恩国,每月从公益性岗位的工资里支取500元还账,一共还18个月。这样一来,周恩国不用自己掏一分现钱出来。另外3000元,则由堂弟周恩焱借支。“看着堂哥住在危房,平时就没少担心,这次能改建,自己要支持。”周恩焱说,只要周恩国能过上好日子,钱啥时还都行。
有了村干部和堂弟的出谋划策,周恩国的担忧全部被解决了。4月21日,危房正式拆除改建,根据规划,新房将有5个房间,还有卫生厕所。
这几天,周恩国忙里忙外,闲下来了就和邻居们谈谈住进新房的新生活。“政策有保障,我也要好好干,今年多种些庄稼,多喂些家禽,苦日子算是到头了。”
值班编委:金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