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的产业路,新建的水厂,整洁的文化广场,崭新的贴砖小楼……扶欢镇安育村,这个曾经大量土地荒芜、村民外出务工的小村庄,现在却以蓝莓而远近闻名,成了人们口中的“蓝莓村”。华丽转身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蓝莓园中,村民们正忙着除草。赵竹萱 摄
从扶欢镇向西南方向出发,行车约5公里便能到达安育村。安育村幅员面积3.54平方公里,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553户1894人。沿着山腰往上走,山坡上种植的皆是蓝莓,多达400余亩。眼下正值春季管护时节,基地蓝莓都铺上了用于保湿和防止野草生长的地膜,一个个靛青果子坐在粉嫩红枝上,贪婪地吮吸着阳光和晨露。园里还有不少工人在忙碌。
“春季施肥之后,蓝莓树长得很好,但地膜没有覆盖到的地方野草也跟着长得很快,我们每天都要除草。”在蓝莓园里,村民金芳梅一边割着杂草一边告诉记者,从2月中旬开始,她就一直在园里忙活,除了下雨天,一天也没歇着。
“谷雨时节,万物生长。要想蓝莓长得好,必须得管护好,不能让野草抢了蓝莓的养分,这样六月收成的时候果子才能果粒大、果汁多。”安育村党总支书记余江说,蓝莓园真正繁忙不在春季,而是6月采摘的时节,那时每天在园里务工的村民就有120人左右,“蓝莓在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拿去年来说,蓝莓园发给村民的工资就高达60万元。”
村民陈思云是蓝莓园的长工,去年仅从蓝莓园就收入了近4万元。“土地租金按每亩400斤稻谷折算,每亩差不多有500多元,我流转有3亩地,一年就是1600多元。”陈思云高兴地说,自从有了蓝莓园,他的年收入每年都在往上增长,现在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安育村发展蓝莓产业,要从2013年说起。那时的安育村还是个缺水、缺资源的偏僻小村,村里没有产业,村民大量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造成村里大量土地撂荒,即使种有一点蔬菜也只是够自家吃。看着村子日渐萧条,余江与几名从安育“走出去”又想“回到家”的老乡们取得了联系。抱着一股想让家乡“好起来”“富起来”的情怀,他们各地考察,研究本地土壤、气候以及环境等因素,再结合市场,最终选定了蓝莓产业。
蓝莓,一个老一辈安育人听都没有听说过的“新词”,要想取得村民们的支持,难度可想而知。
“老百姓有担忧是我们意料之中的,毕竟安育穷了那么些年,之前也没发展起来过什么产业。”余江说,初期最大的困难,当属流转土地,村民因为担忧蓝莓种不出来、没有销路,村里给不出流转土地的费用,反对声一片。
为了让产业落地发展,余江采取了先易后难的方式。先动员有意愿的,等出了成果、有了效益,再动员其他的。通过这种方式,几个人一边干一边给村民做思想工作,直到第二年,蓝莓有了收益,同时村里“不论如何,都会按时给租金”的承诺得到兑现,村民们才渐渐打消顾虑。
“刚开始说要干这个,我是没看好的,就没有跟着干。”第一次流转土地时,村民罗昭兴就是强烈反对的一个。他说,当时的安育,道路条件不好,水资源也不充沛,怎么想这个产业也不会发展起来。可万万没想到,有了蓝莓园之后,村里的路修好了,水库和山坪塘整治了,第一批参与种植的村民都尝到了甜头。罗昭兴心动了,第二年主动找到村上流转2亩多地,并在2015年通过蓝莓园拿到第一笔收益,激动得他第一时间给村上制了一面感谢锦旗。
2017年5月,安育蓝莓园挂果采摘,举办首届“蓝莓节”,接待游客近4万人,2018年,安育蓝莓产值攀升至160万元。蓝莓园的发展给安育村带来巨变。余江介绍,2014年,安育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74人,贫困发生率为3.8%;2018年,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2019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万元;2020年,蓝莓园预估产值将达到200万元。蓝莓不仅助力安育村打赢脱贫攻坚战,也助其稳步走入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4月,重庆市綦江区健力蓝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以安育蓝莓为核心的綦江蓝莓产业开始进入抱团发展,打造綦江品牌。“我们目前正与重庆市食品工业研究所合作研究蓝莓深加工工艺,下一步还计划与重庆市科协、重庆陆军军医大学营养教研室合作,共同研发蓝莓深加工产品,并在綦江建立我们自己的蓝莓研发中心。”余江说,安育村的冻库建设已经提上日程,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预计5月动工,一旦冻库建成,安育的蓝莓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值班编委:金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