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坝村村民正在查看育苗情况。通讯员 罗辑 摄
这几天,綦江区横山镇堰坝村的梯田上,村民或驾着农机平整土地,或弯着腰查看秧苗长势,一派热闹景象。
“沉睡的横山大米终于‘苏醒’了。”堰坝村党总支书记袁洪明说,以往的初春时节,大部分村民背起行囊外出务工,闲置地一度达到2100多亩。今年,不仅堰坝村忙着开垦播种,周边的新寨村、回龙村、大坪村等5个村也全都参与进来。
横山大米一时成了田间地头的“主角”,镇村干部、村民都围着它转了起来。
找回发展自信心
做强横山大米产业
堰坝村是横山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村,耕地面积4877亩,曾是横山大米的主产区。
“横山大米名气不小,以前却没能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袁洪明颇感惋惜地说,当地的土壤构造、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较为独特,所产大米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时期就是贡米。
上个世纪80年代,横山大米的商标被綦江城区一家公司注册,但其销售的大米并非横山所产,久而久之,横山大米在市场上失去了美誉度。
几经周折,横山镇拿回了“横山大米”的商标权,但没有做成大产业。直到2015年,重粮集团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既流转土地由公司自行种植,也由公司直接收购农户种植的大米,横山大米产业才逐渐回暖。
目前,横山大米通过了国家标准和欧盟标准的双认证,其最优等级产品“横山贡米”市场价格是本地大米价格的若干倍。
但由于城镇化等诸多因素,横山很多户籍居民都搬迁到城区居住,大片肥沃的土地成了闲置地。“看着那些良田成闲置地感到心很疼。真的是守着金饭碗还没饭吃。”袁洪明十分感慨。
“乡村如何振兴?横山镇按照‘一抓两促’(即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总体要求,遵循‘把支部建到产业上’的思路,成立‘横山大米’产业党支部,以农村‘三变’改革助推全镇横山大米产业发展。”横山镇党委书记李钱松介绍道。
“对于农村‘三变’改革,不少村干部感到陌生。”李钱松坦言,许多村干部说起发展产业往往自嘲“三无”,即无经验、无经费、无精力。但乡村振兴时不我待,困难再大也要上!
2019年,横山镇把集体流转闲置地种植横山大米作为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的突破口。第一个吃螃蟹的村,便是堰坝村。
抢抓农时
挽起裤腿加油干
“袁书记,这些闲置地重新种上庄稼真不错,不仅风景好了,挣钱也多了!”在堰坝村集体流转的水田里,正在搭田坎的村民袁应强碰见袁洪明时一脸笑意。
谁曾想,去年这个时候,当村里提出搞“三变”改革,号召大家把土地入股到村集体公司时,袁应强是第一个反对的人。他说:“种谷子能挣几个钱我清楚,自己种还能填饱肚子,拿给你们种,能有什么利润?”
袁应强的不解之处,也正是袁洪明最初的担忧。
横山镇镇长代洪才曾给村干部们算过一笔账:横山大米亩产稻谷800余斤,按最低2元一斤出售,收入能达1600元。除去各项成本,每亩纯收入能有600元。按确定的利益分配机制,60%作为村集体收入,村集体每亩能收入360元;40%给村民分红,入股村民每亩至少可收入240元。此外,村民还能在村集体公司打工,一天工资80元。如果加工成大米出售,那利润空间更会成倍增加。
万事开头难。堰坝村2019年尝试着流转了253亩土地,其中50%以上都是闲置地。彼时,已是3月,要想在硬邦邦的闲置地上种下秧苗,更需抢抓农时。
“最大的问题是缺水。”堰坝村村委会副主任严群说,许多闲置地的渠堰已经荒废,需要现修现挖。
严群充满干劲挽起裤腿在田里忙碌的样子,被不少持观望态度的村民看在眼里,大家开始转向理解支持。2019年,堰坝村村集体发展横山大米产业共收入15余万元。
今年,堰坝村在横山大米产业党支部的引领下,又流转了408亩土地,让村集体经济的产业用地达到660多亩。有了去年的实践摸索和经验积累,袁洪明今年底气更足了。
发展大米产业
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
走到横山镇新寨村黎家沟组,村党总支书记蒋明珍正忙着机耕道的修建。和堰坝村一样,新寨村今年准备盘活闲置的土地资源,将横山大米发展成全村的主导产业。
“发展大米产业,能壮大村集体经济,还能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蒋明珍介绍,以前,新寨村是远近闻名的空壳村,并于2019年5月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不是我们没动脑筋,村里啥都没有,想发展产业太难了。”蒋明珍说,她先后引进过几个业主发展种植,不是实地考察完就放弃,就是干了一阵就跑了。
地处偏远,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都成了新寨村发展滞后的因素。为帮扶新寨村驶上发展快车道,横山镇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中,及时调整充实新寨村班子成员,并从经费、技术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给予新寨村全力支持,鼓励该村发展横山大米种植。
前不久,蒋明珍和村委会主任全斗刚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动员大家将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公司。
今年70岁的袁宗云,曾把土地流转给一家业主种水果,几个月后业主不知去向,说好的流转金分文未得,打工的工资也打了水漂。面对这次村里的邀请,他担心又是一场空。
怎么办?蒋明珍决定干部带头干给村民看。其他村干部也没闲着,都整天忙碌在田地里。今年61岁的贫困户赵纯良见了,也来义务帮村里育秧苗,“村干部这么上心,肯定能发展起来的。”
村干部的实际行动感动了袁宗云。才过几天,袁宗云就主动将自家的2亩地交到了蒋明珍手里。蒋明珍笑着说:“老袁,莫担心不给你分红,大不了到时你来村办公室称谷子,村办公室总不会搬家吧?”
目前,新寨村已流转了600余亩闲置地。村集体和重粮集团合作,种子由重粮集团免费提供,所产稻谷则按每斤2元的保底价由重粮集团收购。
“今年,我们村集体单是发展横山大米毛收入应该有近100万元。除去成本,纯收入应该入账36万元;再用40%分红给村民,余下的村集体收入还有不少呢!”蒋明珍望着刚蓄上水的田地,脸上满是自信和憧憬。
“横山大米成了撬动全镇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代洪才介绍,截至目前,全镇各村集体流转共计3000多亩闲置地,预计可产出稻谷240万斤,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80余万元,可增加当地村民务工收入80万元。与此同时,按照利益联接机制,利润分红将覆盖全镇所有建卡贫困户。
值班编委:王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