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綦看天下 > 正文

【重庆日报6版】后进村变成示范村——綦江玉龙村组建“1+5+N”社会治理记

发布日期:2020-02-04 10:42

 


后进村变成示范村

——綦江玉龙村组建“1+5+N”社会治理记    

本报首席记者 颜安 实习生 廖雨寒    


  1月28日,正月初四。早上8时许,綦江区通惠街道玉龙村第一书记朱松带着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宣传:“不要赶场,不要赴宴,实在要出门必须戴上口罩……”

  从朱松手里接过宣传单后,村民们大多报以问候:“放心吧朱书记!我把走亲戚都推掉了,这几天我哪都没去。”

  对于曾经矛盾丛生的玉龙村而言,这样的和谐局面来之不易——去年以来,这个后进村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在该区率先组建了“1+5+N”的社会治理现代化队伍,实现了由乱到治的嬗变。

  玉龙村曾以“乱”闻名。除了村民与基本停产的化肥厂的矛盾之外,还面临着征地拆迁、新城发展等矛盾。前者,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因房屋面积丈量、集体资产分配等,造成了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后者,4个社被划入红线范围后久久没有拆迁,让村民人心不稳。

  转变发生在2018年。这一年,綦江区将玉龙村纳入“后进村”整顿,第一步就是对玉龙村支两委班子进行“大换血”。该年7月至12月,玉龙村两委班子进行了重组。

  重组完成后,区里为玉龙村派来了“外援”、来自区委组织部的第一书记朱松。朱松通过几轮走访发现,玉龙村的党员普遍缺乏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激情,群众则缺乏参与自治的热情,而要扭转村里的颓势,必须依靠和发动党员、群众的力量,让他们重拾激情、热情。

  “先发动党员,让党员先信任我们,再通过他们去影响更多的人。”朱松说。为此,玉龙村开始探索组建“1+5+N”的社会治理现代化队伍。“1”即村党组织,“5”即民警、律师、巡防队员、和议员、网格员,“N”即参与到社会治理中的志愿者和社会组织。

  这支队伍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兼具治安巡逻、矛盾化解、网格管理等职能。其中,驻村民警负责采集基础信息、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等;驻村律师负责人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制宣传;巡防队员负责治安巡逻、网络服务、安全保卫,和议员负责宣传带动,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而网格员则动态采集基础信息、跟踪处置突出问题、反馈办理群众诉求。

  根据搜集来的社情民意,基层党组织了解到村里人最渴望的就是通村公路的硬化、自来水管的更新和公交车的通达。去年3月,在村支两委的努力下,这3件事全被办妥了,村民们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甚至为其送上了一块“为民办实事”的牌匾。

  经过不懈努力,玉龙村的干群关系显而易见地改变了,党员和群众参与自治的热情明显提升,目前该村共有驻村民警1名、驻村律师5名、网格员5名、巡防队员20名、和议员15名,志愿者12名。

  实践证明,这支社会治理现代化队伍,成为了玉龙村由乱到治的关键。

  队伍刚成立没多久,和议员就妥善处理了因华强化肥厂拖欠玉龙村七组村民土地租赁费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成功为村民收回3年土地租赁费共9.04万元。

  七组老人金世芳到村办公室反映,自己有3个子女,女儿外嫁桥坝村,两个儿子对老人赡养问题相互推诿。了解情况后,村支两委一方面让驻村律师给其子女讲解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村干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做思想工作。多方努力下,最终达成和解协议:老人同小儿子共同生活,大儿子和女儿每月支付相应生活费。

  ……

  自组建“1+5+N”队伍以来,玉龙村先后化解矛盾纠纷120余件,处理突发事件21次,组织各类活动12次,从后进村变为了社会治理示范村。    



页面编辑:何 叶

值班编委:吴 双

总 编 辑:孙 萍